《黄帝四经》 |
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 敢废也。故能自引以绳,然後见知天下而不惑矣。 虚无形,其寂冥冥,万物之所从生。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生必动,动有害,曰 不时,曰时而背。动有事,事有害,曰逆,曰不称,不知所为用。事必有言,言有害,曰 不信,曰不知畏人,曰自诬,曰虚夸,以不足为有余。 故同出冥冥,或以死,或以生;或以败,或以成。祸福同道,莫知其所从生。见知之 道,唯虚无有;虚无有,秋毫成之,必有形名;形名立,则黑白之分已。故执道者之观於 天下也,无执也,无处也,无为也,无私也。是故天下有事,无不自为形声号矣。形名已 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匿正矣。 公者明,至明者有功。至正者静,至静者圣。无私者智,至智者为天下稽。称以权衡 ,参以天当,天下有事,必有巧验。事如直木,多如仓粟。斗石已具,尺寸已陈,则无所 逃其神。故曰:度量已具,则治而制之矣。绝而复属,亡而复存,孰知其神。死而复生, 以祸为福,孰知其极。反索之无形,故知祸福之所从生。应化之道,平衡而止。轻重不称 ,是谓失道。 天地有恒常,万民有恒事,贵贱有恒位,畜臣有恒道,使民有恒度。天地之恒常,四 时、晦明、生杀、柔刚。万民之恒事,男农、女工。贵之恒位,贤不肖不相放。畜臣之恒 道,任能毋过其所长。使民之恒度,去私而立公。变恒过度,以奇相御。正奇有立,而名 形弗去。凡事无小大,物自为舍。逆顺死生,物自为名。名形已定,物自为正。 故唯执道者能上明於天之反,而中达君臣之半,密察於万物之所终始,而弗为主。故能 至素至精,浩弥无形,然後可以为天下正。 〈国次〉 国失其次,则社稷大匡。夺而无予,国不遂亡。不尽天极,衰者复昌。诛禁不当,反 受其殃。禁伐当罪当亡,必虚其国,兼之而勿擅,是谓天功。天地无私,四时不息。天地 立,圣人故载。过极失当,天将降殃。人强胜天,慎避勿当。天反胜人,因与俱行。先屈 後伸,必尽天极,而毋擅天功。 兼人之国,修其国郭,处其廊庙,听其钟鼓,利其资财,妻其子女,是谓重逆以荒, 国危破亡。 故唯圣人能尽天极,能用天当。天地之道,不过三功。功成而不止,身危有殃。 故圣人之伐也,兼人之国,堕其城郭,焚其钟鼓,布其资财,散其子女,裂其地土, 以封贤者。是谓天功。功成不废,後不逢殃。 毋阳窃,毋阴窃,毋土敝,毋故执,毋党别。阳窃者天夺其光,阴窃者土地荒,土敝 者天加之以兵,人执者流之四方,党别者外内相攻。阳窃者疾,阴窃者饥;土敝者亡地, 人执者失民,党别者乱,此谓五逆。五逆皆成,乱天之经,逆地之纲,变故乱常,擅制更 爽,心欲是行,身危有殃。是谓过极失当。 〈君正〉 一年从其俗,二年用其德,三年而民有得。四年而发号令,五年而以刑正,六年而民 畏敬,七年而可以正。一年从其俗,则知民则。二年用其德,则民力。三年无赋敛,则民 不幸。六年民畏敬,则知刑罚。七年而可以正,则胜强敌。 俗者,顺民心也。德者,爱勉之也。有得者,发禁弛关市之正也。号令者,连为什伍 ,选练贤不肖有别也。以刑正者,罪杀不赦也。畏敬者,民不犯刑罚也。可以正者,民死 节也。 若号令发,必厩而上九,壹道同心,上下不□,民无它志,然後可以守战矣。号令发 必行,俗也。男女劝勉,爱也。动之静之,民无不听,时也。受赏无德,受罪无怨,当也 。贵贱有别,贤不肖衰也。衣备不相逾,贵贱等也。国无盗贼,诈伪不生,民无邪心,衣 食足而刑罚必也。以有余守,不可拔也;以不足攻,反自伐也。 天有死生之时,国有死生之正。因天之生也以养生,谓之文;因天之杀也以伐死,谓 之武:文武并行,则天下从矣。 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宜之生在时,时之用在民,民之用在力,力之用在节。知 地宜,须时而树,节民力以使,则财生,赋敛有度则民富,民富则有佴,有佴则号令成俗 而刑伐不犯,号令成俗而刑伐不犯则守固战胜之道也。 法度者,正之至也。而以法度治者,不可乱也。而生法度者,不可乱也。精公无私而 赏罚信,所以治也。 省苛事,节赋敛,毋夺民时,治之安。无父之行,不得子之用;无母之德,不能尽民 之力。父母之行备,则天地之德也。三者备,则事得矣。能收天下豪杰骠雄,则守御之备 具矣。审於行文武之道,则天下宾矣。号令合於民心,则民听令;兼爱无私,则民亲上。 〈六分〉 观国者观主,观家者观父。能为国则能为主,能为家则能为父。凡观国,有六逆:其 子父,其臣主,虽强大不王。其谋臣在外位者,其国不安,其主不悟,则社稷残。其主失 位则国无本,臣不失处则下有根,国忧而存;主失位则国荒,臣失处则令不行,此之谓颓 国。主暴则生杀不当,臣乱则贤不肖并立,此谓危国。主两则失其明,男女争威,国有乱 兵,此谓亡国。 嫡子父,命曰上怫,群臣离志;大臣主,命曰雍塞:在强国削,在中国破,在小国亡 。主失位,臣不失处,命曰外根,将与祸邻:在强国忧,在中国危,在小国削;主失位, 臣失处,命曰无本,上下无根,国将大损:在强破,在中国亡,在小国灭。主暴臣乱,命 曰大荒,外戎内戎,天将降殃:国无大小,有者灭亡。主两,男女分威,命曰大麋,国中 有师:在强国破,在中国亡,在小国灭。 凡观国,有六顺:主不失其位则国有本,臣失其处则下无根,国忧而存。主惠臣忠者 ,其国安。主主臣臣,上下不□者,其国强。主执度,臣循理者,其国霸昌。主得位臣辐 属者王。 六顺六逆乃存亡兴坏之分也。主上执六分以生杀,以赏罚,以必伐。天下太平,正以 明德,参之於天地,而兼覆载而无私也,故王天下。 王天下者之道,有天焉,有地焉,有人焉,三者参用之,然後而有天下矣。为人主, 南面而立。臣肃敬,不敢蔽其主。下比顺,不敢蔽其上。万民和辑而乐为其主上用,地广 人众兵强,天下无敌。 文德究於轻细,武刃於当罪,王之本也。然而不知王术,不王天下。知王术者,驱骋 驰猎而不禽荒,饮食喜乐而不湎康,玩好嬛好而不惑心,俱与天下用兵,费少而有功,战 胜而令行。故福生於内,则国富而民昌。圣人其留,天下其与。不知王术者,驱骋驰猎则 禽荒,饮食喜乐而湎康,玩好嬛好则惑心,俱与天下用兵,费多而无功,战胜而令不行。 故福失於内,财去而仓廪空虚,与天相逆,则国贫而民荒。至圣之人弗留,天下弗与。如 此而又不能重士而师有道,则国人之国矣。 王天下者有玄德,有玄德独知王术,故而天下而天下莫知其所以。王天下者,轻县国 而重士,故国重而身安;贱财而贵有知,故功德而财生;贱身而贵有道,故身贵而令行。 故王天下者,天下则之。霸王积甲士而征不备,诛禁当罪而不私其利,故令天下而莫敢不 听。自此以下,兵战力争,危亡无日,而莫知其所从来。夫言霸王,其无私也,唯王者能 兼覆载天下,物曲成焉。 〈四度〉 君臣易位谓之逆,贤不肖并立谓之乱,动静不时谓之逆,生杀不当谓之暴。逆则失本 ,乱则失职,逆则失天,暴则失人。失本则损,失职则侵,失天则饥,失人则疾。周迁动 作,天为之稽。天道不远,入与处,出与反。 君臣当位谓之静,贤不肖当位谓之正,动静参於天地谓之文,诛禁时当谓之武。静则 安,正则治,文则明,武则强。安则得本,治则得人,明则得天,强则威行。参於天地, 合於民心。文武并立,命之曰上同。 审知四度,可以定天下,可安一国。顺治其内,逆用於外,功成而伤。逆治其内,顺 用於外,功成而亡。内外皆逆,是谓重殃,身危为戮,国危破亡。内外皆顺,功成而不废 ,後不逢殃。 声华实寡者,庸也。顺者,动也。正者,事之根也。执道循理,必从本始,顺为经纪 。禁伐当罪,必中天理。背约则窘,达刑则伤。背逆合当,为若有事,虽无成功,亦无天 殃。 毋止生以死,毋御死以生,毋为虚声。声溢於实,是谓灭名。极阳以杀,极阴以生, 是谓逆阴阳之命。极阳杀於外,极阴生於内。已逆阴阳,又逆其位,大则国亡,小则身受 其殃。故因阳伐死,因阴建生。当者有数,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理也。逆 顺同道而异理,审知逆顺,是谓道纪。以强下弱,何国不克;以贵下贱,何人不得;以贤 下不肖,何事不治。 规之内曰圆,矩之内曰方,悬之下曰正,水之上曰平;尺寸之度曰大小短长,权衡之 称曰轻重不爽,斗石之量曰少多有数,绳墨之立曰曲直有度。八度者,用之稽也。日月星 辰之期,四时之度,动静之立,外内之处,天之稽也。高下不蔽其形,美恶不匿其情,地 之稽也。君臣不失其位,士不失其处,任能毋过其所长,去私而立公,人之稽也。美恶有 名,逆顺有形,情伪有实,王公执之以为天下正。 因天时,伐天悔,谓之武。武刃而以文随其後,则有成功矣,用二文一武者王。其主 道,离人理,处狂惑之位处而不悟,身必有戮。柔弱者无罪而几,不及而趯,是谓柔弱。 刚正而强者临罪而不究。名功相抱,是故长久。名功不相抱,名进实退,是谓失道,其卒 必有身咎。黄金珠玉藏积,怨之本也。女乐玩好燔材,乱之基也。守怨之本,养乱之基, 虽有圣人,不能为谋。 〈亡论〉 凡犯禁绝理,天诛必至。一国而服六危者,灭;一国而服三不辜者,死;废令者,亡 ;一国而服三壅者,亡地更君;一国之君而服三凶者,祸反自及也。上溢者死,下溢者刑 。德薄而功厚者隳,名禁而不匡者死。抹利,襦传,达刑,为乱首,为怨媒:此五者,祸 皆反自及也。 守国而恃其地险者削,用国而恃其强者弱。兴兵失理,所伐不当,天降二殃。逆节不 成,是谓得天;逆节果成,天将不盈其命而重其刑。赢极必静,动举必正。赢极而不静, 是谓失天;动举而不正,是谓後命。大杀服民,戮降人,刑无罪,祸皆反自及也。所伐当 罪,其福五之;所伐不当,其祸十之。 国受兵而不知固守,下邪恒以地界为私者保。救人而弗能存,反为祸门,是谓危根。 声华实寡,危国亡土。夏起大土功,命曰绝理。犯禁绝理,天诛必至。六危:一曰嫡子父 ,二曰大臣主,三曰谋臣外其志,四曰听诸侯之废置,五曰左右比周以壅塞,六曰父兄党 以拂。六危不胜,祸及於身。三不辜:一曰妄杀贤,二曰杀服民,三曰刑无罪:此三不辜 。 三壅:内位胜谓之塞,外位胜谓之拂;外内皆胜则君孤直。以此有国,守不固,战不 克。此谓一壅。从中令外谓之惑,从外令中谓之贼。外内遂争,则危都国:此谓二壅。一 人擅主,命曰蔽光。从中外周,此谓重壅。外内为一,国乃更。此谓三壅。三凶:一曰好 凶器,二曰行逆德,三曰纵心欲:此谓三凶。 昧天下之利,受天下之患;昧一国之利者,受一国之祸。约而背之,谓之襦传。伐当 罪,见利而反,谓之达刑。上杀父兄,下走子弟,谓之乱首。外约不信,谓之怨媒。有国 将亡,当罪复昌。 〔十大经〕 〈姓争〉 高阳问力黑曰:天地已成,黔首乃生。莫循天德,谋相覆倾。吾甚患之,为之若何? 力黑对曰:勿忧勿患,天制固然。天地已定,蚑蛲毕争。作争者凶,不争亦毋以成功。顺 天者昌,逆天者亡。毋逆天道,则不失所守。天地已成,黔首乃生。胜生已定,敌者生争 ,不谌不定。凡谌之极,在刑与德。 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当。望失其当,环视其殃。天德皇皇,非刑不行;缪缪 天刑,非德必倾。刑德相养,逆顺若成。刑晦而德明,刑阴而德阳,刑微而德彰。其明者 以为法,而微道是行。 明明至微,时反以为几。天道环周,於人反为之客。争作得时,天地与之。争不衰, 时静不静,国家不定。可作不作,天稽环周,人反为之客。静作得时,天地与之;静作失 时,天地夺之。 夫天地之道,寒涅燥湿,不能并立。刚柔阴阳,固不两行。两相养,时相成。居则有 法,动作循名,其事若易成。若夫人事则无常,过极失当,变故易常;德则无有,措刑不 当。居则无法,动作爽名,是以戮受其刑。 〈雌雄节〉 皇后历吉凶之常,以辨雌雄之节,乃分祸福之向。宪傲骄倨,是谓雄节;委燮恭俭, 是谓雌节。夫雄节者,盈之徒也。雌节者,兼之徒也。夫雄节以得,乃不为福;雌节以亡 ,必将有赏。夫雄节而数得,是谓积殃;凶忧重至,几於死亡。雌节而数亡,是谓积德, 慎戒毋法,大禄将极。 凡彼祸难也,先者恒凶,後者恒吉。先而不凶者,恒备雌节存也。後而不吉者,是恒 备雄节存也。先亦不凶,後亦不凶,是恒备雌节存也。先亦吉,後亦不吉,是恒备雄节存 也。 凡人好用雄节,是谓妨生。大人则毁,小人则亡。以守不宁,以作事不成。以求不得 ,以战不克。厥身不寿,子孙不殖。是谓凶节,是谓散德。凡人好用雌节,是谓承禄。富 者则昌,贫者则谷。以守则宁,以作事则成。以求则得,以战则克。厥身则寿,子孙则殖 。是谓吉节,是谓□德。故德积者昌,殃积者亡。观其所积,乃知祸福之向。 〈兵容〉 兵不刑天,兵不可动;不法地,兵不可措;不法人,兵不可成。参於天地,稽之圣人 。人自生之,天地刑之,圣人因而成之。圣人之功,时为之庸,因时秉宜,兵必有成功。 圣人不达刑,不襦传。因天时,与之皆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天固有夺有予,有祥福至者也而弗受,反随以殃。三遂绝从,兵无成功。三遂绝从, 兵有成功者,不飨其功,环受其殃。国家有幸,当者受殃;国家无幸,有延其命。茀茀阳 阳,因民之力,逆天之极,又重有功,其国家以危,社稷以匡,事无成功,庆且不飨其功 。此天之道也。 〈本伐〉 诸库藏兵之国,皆有兵道。世兵道三:有为利者,有为义者,有行忿者。所谓为利者 ,见生民有饥,国家不暇,上下不当,举兵而裁之,唯无大利,亦无大害焉。 所谓为义者,伐乱禁暴,起贤废不肖,所谓义也。义者,众之所死也。是故以国攻天 下,万乘之主兼希不自此始,鲜能终之;非心之恒也,穷而反矣。 所谓行忿者,心虽忿,不能徒怒,怒必有为也。成功而无以求也,即兼始逆矣,非道 也。 道之行也,由不得已。由不得已,则无穷。故丐者,摭者也;禁者,使者也:是以方 行不留。 〈顺道〉 黄帝问力黑曰:大庭氏之有天下也,不辨阴阳,不数日月,不志四时,而天开以时, 地成以财。其为之若何?力黑曰:大庭之有天下也,安徐正静,柔节先定。委燮恭俭,卑 约主柔,常後而不先。体正信以仁,慈惠以爱人,端正勇,弗敢以先人。 中情不流,执一毋求。刑於女节,所生乃柔。故安静正德,好德不争。立於不敢,行 於不能。战示不敢,明示不能。守弱节而坚之,胥雄节之穷而因之。若此者其民劳不僈, 饥不怠,死不怨。 不旷其众,不为兵邾,不为乱首,不为怨媒,不阴谋,不擅断疑,不谋削人之野,不 谋劫人之宇。慎案其众,以随天地之从。不擅作事,以待逆节所穷。 见地夺力,天逆其时,因而饰之,事环克之。若此者,战胜不报,取地不反,战胜於 外,福生於内,用力甚少,名声章名,顺之至也。 《黄帝四经•经法》第一章 道法: 第一节 道虚无形 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道虚无形,其督冥冥,万物之所从生。 大意: 道是法的基础,法从道而生。法是人们用来判定天下万物得失、曲直的准绳。想实施道治的人,对于由道而生的法,是不能违犯的,法一经确定,也是不能以一己之好恶而废除的。因此欲正天下者,能够按合于道的法度来约束自己,然后再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个标准,使人们不感到迷惑。 道虽然无形无相,却在冥冥中化育万物,生成一切。 第二节 曰不知足 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生必动,动有害,曰不时,曰时而动。动有事,事有害,曰逆,曰不称,不知所为用。事必有言,言有害,曰不信,曰不知畏人,曰自诬,曰虚夸,以不足为有余。 大意: 人生而有害,害在不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 人生在世,少不了参于各种活动,参于不合时宜的活动就会伤害自己的利益,所以行动要懂得择时。 有行动就会有变故,有变故就有可能带来害处,其原因是违背了客观规律,走上了错误的发展道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引发什么后果。 对事理有所认识就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当的言论会给人们的利益造成伤害。无诚信可言、不懂得尊重他人、粉过饰非、虚言自夸……人有时会把这些缺点当成自己的优点。 第三节 唯虚无有 故同出冥冥,或以死,或以生;或以败,或以成。祸福同道,莫知其所从生。见知之道,唯虚无有。虚无有,秋毫成之,必有形名。形名立,则黑白之分已。故执道者之观于天下也,无执也,无处也,无为也,无私也。 大意: 混沌无形的道生成了天地万物,它或者叫事物灭亡,或者叫事物出现生机,或者叫事物衰败,或者叫事物成长。灾难和幸福同出于道,但人们却不知祸福同源的道理。 认识事物的最好方法,是虚心以受不抱偏见。能这样的话秋毫之微的现象也能判断准确,从而根据实际情形设立名相,名实相符,是非就像黑白一样分明了。 行道化者观察天下万物,应做到不偏执,不受时空障碍的干扰,顺应自然不自以为是,为最广泛人群的共同利益着想。 第四节 形名声号 故天下有事,无不自为形名声号矣。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匿正矣。公者明,至明者有功。至正者静,至静者圣。 大意: 所以,天下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据其形名赋于声号。名、实的关系一经确定,事物的外在声号一经建立,那么它就无法逃脱人们对它的观测和考察了。 公正的人是明慧的,最明慧的人有功于天下。最正直的人不会轻举妄动,最清静的人就是圣人了。 第五节 无私者智 无私者智,至智者为天下稽。称以权衡,参以天当,天下有事,必有巧验。事如直木,多如仓粟。斗石已具,尺寸已陈,则所逃其神。故曰:度量已具,则治而制之矣。 大意: 做事不谋一己之私的人有智慧,最有智慧的人经得起所有人的考查。因为他做事时以天下的利益来权衡轻重。 天下之事,弄虚做假终非久计,因为人们必然能找到巧妙的办法去探测它的实相。直木很长,仓库里的米粟很多,但直木躲不过尺寸的测量,仓粟躲不过斗石的测量。所以说,观察事物的标准不乱,管理就不会出现问题。 第六节 应化之道 绝而复属,亡而复存,孰知其神。死而复生,以祸为福,孰知其极。反索之无形,故知祸福之所从生。应化之道,平衡而止。轻重不称,是谓失道。 大意: 完全失去的又重新归属,已经灭亡的又重新出现,谁知道其中神奇的奥妙呢?陷之死地而复生,塞翁失马而得福,谁又知道其中的根源呢? 道是无形的,如果不被由道而生的复杂现象所迷惑,我们就能反观人世的祸福,懂得其变化的原因。因应变化之道,以阴阳平衡为准。做事是非不分轻重不明,这个叫衰亡之道。 第七节 天人五恒 天地有恒常,万民有恒事,贵贱有恒位,畜臣有恒道,使民有恒度。天地之恒常,四时、晦明、生杀,柔刚。万民之恒事,男农,女工。贵贱之恒位,贤不肖不相妨。畜臣之恒道,任能毋过其所长。使民之恒度,去私而立公。 大意: 天地有不变的运动规律,民众的生活有不变的事情,尊贵与卑贱有不变的标准,使用官员有不变的办法,管理民众有不变的法度。 天地间不变的现象有:四季的轮回、白天和黑夜的更替、生命与死亡的循环、柔弱与刚强的对立。民众不变的事业是生产和分工的问题。贵贱有常,贤良的人和刁猾之辈不相妨碍。任用官吏应避免用非所长。管理民众要坚持不谋私利。 第八节 物之终始 变恒过度,以奇相御。正、奇有位,而名形弗去。凡事无大小,物自为舍。逆顺死生,物自为名。名形已定,物自为正。故唯执道者,能上明于天之反,而中达君臣之半,当密察于万物之所终始,而弗为主。故能至素至精,浩弥无形,然后可以为天下正。 大意: 事物的变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要有非常的手段来加以控制。正与奇各有所用各得其宜,事物才能保持持续而稳定的发展状态。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然的归宿。要考察事物发展过程中逆、顺、死、生的种种状态,人们自然的会为其赋予名相。名与形的关系确定了,人们自然会把它作为判断是非的依据。 所以只有掌握了道之体、用的人,才能上明于自然之理,对权势关系了然于心,又能细密的洞察万物起源与终结的因由,做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唯其如此,才能对至素至精、浩弥无形的道有所体认,并最终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
有地域之分。
有地域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