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和思想来源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惇实,后因避宋英宗旧名之讳而改为惇颐。因其建濂溪书堂于庐山之麓,故后人称其为濂溪先生。
凡是成名的理学大家,关于其幼时大多都有一些异人之处的传说。《年谱》记载,濂溪十三、四岁时,常在濂溪钓鱼,吟弄风月。濂溪之西十里,有一崖洞,"东西两门,入之若月上下弦,中圆若月望,俗呼月崖。……相传睹此而悟太极。"(《周子全书》卷20)
周濂溪从20岁起,开始作官。不过他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被选拔为国家官吏的,而是作为大官僚郑向"叙例应萌子,乃奏补先生"而被赐官的。(《年谱》,《周子全书》卷20)濂溪为官,颇有断狱才能。《宋史·周敦颐传》记载,其早年出任公宁县主薄,时分宁有案件久拖不能断,"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此外,濂溪因依法断狱,固颇有名气。在其29岁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时,"南安狱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苛刻,吏无敢与相可否。先生独力争之,不听,则置手板归,取告身,委之而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亦感悟,囚不得死。"(《濂溪先生事状》,《伊洛渊源录》卷1)
濂溪为官做事严谨,其为人则性喜山水,愿处清净。我们通过他所做的《爱莲说》也可想见他的情操和性格。这篇短文多少带有一些佛老色彩,然濂溪之志并不是作一个寄托山林、自我清净的隐士,而是要象莲花一样作一个君子。他建立濂溪书堂,一方面只是爱其山水之胜,另一方面正象其对好友潘兴嗣所说的那样,"此濂溪者,异时与子相依其上,歌咏先生之道,足矣。"(《年谱》,《周子全书》卷20)由此可见,儒学学说才是濂溪真正的立身之道。
周濂溪的著作,主要有《太极图》、《太极图说》和《通书》等。
周濂溪和邵康节两人的形上学思想都源自于对于佛教和道教思想的改造。朱震曾这样说明二人的学术来源:"濮上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入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修以《太极图》传周惇颐,惇颐传程颢、程颐。"(《进周易表》,《汉上易传》。另见《朱震传》,《宋史》卷435)这段话表明,濂溪接受了道教的《太极图》的思想,康节所接受的则是《先天图》的思想。
编号搜索: |